|
|
二氧化碳肥料的合理施用 |
|
进入冬季后,专家常常建议给温室和大棚蔬菜施点“气肥”,因此近日也有不少农民朋友询问:什么是“气肥”?怎样合理施用“气肥”?本期就此特请专家将其中的部分问题一一解答,以供农民朋友参考。 ——编者 问:什么是“气肥”?主要用在哪些地方? 答:“气肥”就是二氧化碳气体(CO2),因为二氧化碳在常温条件下是以气体形态存在的,并作为空气的一个组成部分。“气肥”主要用在寒冷冬季封闭管理的大棚或温室作物,特别是光照充足,但因过量施氮而旺长的蔬菜。 问:空气中就有二氧化碳,还要额外施用吗?它对作物生长有哪些作用? 答:大家一定听说过光合作用吧,光合作用就是植物的叶绿素以光为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分等有机物和氧气,进而形成农作物产品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可见“气肥”同矿物质肥料一样,也是重要的生产原料。据测定,绿色植物每合成1克有机物质,就需要吸收1.6克的二氧化碳,而且植物中所累积的干物质有90%是来自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满足作物需要,无需作为肥料施用。但在冬季封闭管理的大棚和温室里,空气不流通,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得不到补充,二氧化碳的缺乏就成了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因而必需施用“气肥”。 需要特别强调,碳和氮都是作物必需营养元素,不但不能缺乏,而且两者需要协调供应。例如,当温室缺乏二氧化碳时,如果不施“气肥”,反而偏施或增施氮肥,就会加重植株的碳、氮养分失调,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问:怎样在温室里施用“气肥”呢?答:为矫正作物碳元素缺乏,通常可采用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来生成二氧化碳,或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商品二氧化碳肥料主要有三种形态: 固态肥料。可以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颗粒剂,干冰在常温下即变成二氧化碳气供作物吸收利用。特别要注意,使用时人不能直接与干冰接触,以防受到低温伤害;颗粒剂可直接撒于地面或埋入土中,吸水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每亩用量约40公斤,可在40天内连续释放。 液态肥料。使用时将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钢瓶置于保护地内,通过减压阀把二氧化碳气用塑料软管输送到作物能充分利用的部位。软管上每隔3毫米打一个孔,离钢瓶由近至远,孔径逐渐加大。钢瓶出口压力为每平方厘米1~1.2公斤,每天释放6~12分钟。 气态肥料。双微二氧化碳气是一种生物制品,其颗粒中含有大量微生物,通过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每平方米穴施1粒,深度约3厘米,每亩施用量不少于6.7公斤。要求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一次使用可连续释放30多天。 此外也可以采用简易的化学方法、有机物燃烧法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化学方法主要是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要注意按化学安全操作的要求,先将硫酸慢慢加入水;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在温室内四周或定植行下面开沟,铺上秸秆并加拌发酵复合菌剂后掩埋,利用有机物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作肥料。 问:有人对“气肥”有质疑是因为使用不当,还是真的效果不明显?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对“气肥”存有疑虑主要是因为认识不足,也有施用方法不当的问题。所谓认识不足,一是二氧化碳主要用于设施条件下的蔬菜,不像氮、磷、钾肥那样,几乎每个田块、每种作物普遍施用;二是还没有认识到碳也是必需营养元素和植株体内必需保持适宜的碳氮比例。如果氮过多,碳缺乏,不但植株细弱、徒长,而且容易感染病虫害。施用方法问题主要是没有做到在最需要的地方和适宜的时间施用,致使施用效果不明显。 据此,施用“气肥”必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气肥”主要用在冬季,特别是早春揭棚之前和氮肥偏多的旺长作物。其中在苗期施用的壮苗效果较好,在冬季瓜类蔬菜和叶菜中后期施用的经济效益最高;二是要改善大棚的光照条件,使得二氧化碳能被作物充分利用;三是施用“气肥”必需以氮、磷、钾肥,特别是磷、钾肥的合理施用及其他配套措施的综合管理为基础;四是在施用“气肥”后的一段时间内,要使大棚或温室处于封闭状态,以提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五是对商品二氧化碳肥料,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去做,以免因施用方法不当对人和作物造成伤害。 问:已知温室蔬菜施用“气肥”有效,水稻、玉米、小麦等大田作物是否也可以施用“气肥”? 答:大田作物多是露天种植,一般不缺二氧化碳。但国内外也对此做了一些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气肥”以后,玉米、小麦多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水稻多不增产,甚至减产。 问:可否推荐一下生产“气肥”的器械供农民朋友参考? 答:二氧化碳的开发和施用以西方发达国家较早,但我国近几年来发展也很快。目前已有许多厂家在生产二氧化碳施肥器械,如二氧化碳发生器、温室智能“气肥”增效器等。其中二氧化碳发生的途径主要有三条:燃烧有机物、硫酸与碳酸氢铵进行化学反应、对有机物进行生物发酵。所谓智能化增效就是通过计算机模块对气体发生过程进行自动化管控。厂家或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往往言过其实,建议农民朋友在购买时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器械的效能、质量、价位和安全可靠性等进行综合考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大众日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