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农作物的布局,一般是根据历年气候变化规律合理安排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增强夺取丰产和稳产的因素。但是,同样的农作物在不同地区由不同农户种植,产量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农作物高产除了选用良种、加强耕作管理外,很大程度上要运用好科学施肥技术,而施肥效率的高低,又与合理利用好气候资源密切相关。 用好适温显著提高肥力 农作物是依靠根系来吸收养料与水分的,掌握适宜的温度施用肥料可使肥力大为提高。比如氮肥中的碳酸氢铵,在高温时浅施,很易挥发浪费,只有深施才能调节地温,提高肥效。不同的作物适宜用肥的温度是有所差别的,如水稻最适宜的水温为30℃~32℃,棉花、玉米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烟草为22℃,大麦为18℃。因此,高温季节应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料,适量配施化肥,但要防止作物的营养生长高峰与肥料释放高峰相遇,避免引发前期旺长后期早衰。在低温季节,一可在越冬作物上施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和浓度较高的清水粪,使其在分解过程中提供热量,提高地温;二可适量增施磷钾肥,增强越冬作物的抗寒能力;三可对长势较弱的作物施用一些速效肥料,较快地补充养分。 利用光强提升光合效率 不同生态地区年光总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为90~160千卡,多的达190千卡。农业生产就是要利用光照强度,增加农作物叶面积系数,提高光合效率,更好地吸收、制造养分。因此,要在光照条件好的地方适当多施氮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而光照条件差的地方,要适当少施氮肥,严防作物贪青迟熟;要在光照太强时,强调深施肥料,防止肥料被光解、挥发;要在强光照时,多施磷钾肥,提高水分利用率;要随着叶面积系数的扩大,适当增加根外喷肥,但应于早晨或下午4时后喷施,此时叶面气孔开放,可提高对肥料的吸收能力。珍惜水源调肥调温调气 水分能调节土壤中的水、肥、温、气状态,它不仅影响到作物根系的发育,而且关系到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扩展和流失,科学用好水资源,可以起到以水调肥、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水促长的作用。各地由于降雨和水源条件不同,在施肥技术上,一要注意在梅雨季节不宜过量施用氮肥,防止作物疯长、肥料流失和污染水源;二要在操作方法上注意,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宜重肥轻施,即肥料浓度较高,但用量宜少,且要与作物保持一定距离。天气干旱时,宜轻肥重施,或者说肥少水多,增加浇灌次数,坚持湿润管理,保住墒情,才能用活肥料。 (湖北省孝感市农业局余宏章) 农民日报
|